1.下一轮油价调整是涨还是跌?

2.1月1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

江苏省成品油价格调整公告2019_江苏省成品油价格调整公告

您好,详细的解释如下:

油价涨幅虽然每次只是几毛钱,但是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反应如此激烈的原因。

首先,油价涨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交通费用。在现代社会,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高,汽车油费是每个车主必不可少的开支之一。一旦油价上涨,人们的通勤费用将随之增加,对家庭经济产生一定的压力。在家庭预算中,交通费用通常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,因此油价的微小涨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。

其次,油价上涨还会引发通货膨胀。油价上涨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,这将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。因为石油是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重要能源,涨价会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,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导致商品价格上涨。当物价上涨时,人们的购买力将下降,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。

此外,油价上涨还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连锁反应。高油价通常导致通货膨胀加剧,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。由于石油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资源,油价上涨会导致进口成本上升,从而使得国家贸易逆差扩大。同时,高油价也会带动能源行业的发展,促进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投资。然而,在能源结构尚未调整到新能源比重较高的情况下,油价上涨可能导致国内经济的不稳定,甚至引发就业问题。

因此,尽管油价每次只有微小的涨幅,但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、经济压力和宏观经济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。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对油价上涨反应如此激烈。

下一轮油价调整是涨还是跌?

自2018年油价连续下跌两个多月后,2019年开年第一周,多重好消息推动国际油价上行。受此影响,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处在负值内回升,1月14日成品油零售限价或将迎来搁浅或上调,无缘“六连跌”。

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,国内成品油价也在向上波动。卓创数据显示,1月4日收盘,国内成品油计价周期的第5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变化率为-2.23%,预计下调85元/吨,折扣升价为:92号汽油每升将下调0.07元。若按此幅度落实调价,那消费者加满一箱(50L)的汽油,将节省3.5元。

但距1月14日还有4个工作日,如果国际油价一直上涨,那国内成品油价可能无法实现“六连跌”。国际油价上涨,主要因为:1、美元指数持续下跌,支撑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;2、欧佩克在2018年12月份开始减产;3、原油价格大跌度美国原油产量形成了抑制作用;

虽然目前国际油价出现上涨,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。就算欧佩克减产,也无法制衡美国的原油产量增长。再说国内油价,一方面国内油价受到国际油价影响,另一方面,受到国内原油产量的上升以及原油需求的下降,国内成品油价上涨还很难说。

中国原油产量的上升,对油价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。所以,1月14日,国内成品油价很有可能是以搁浅为主。

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下方评论

(均来源于网络)

1月1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

下一轮油价调整是跌。

随着国际油价整体下降,国内成品油价预测下调幅度逐步扩大,国内第四、五个工作日参考的各项关键指标足以说明这一点,比如原油变化率分别为-1.19%和-1.40%。

油价分析

9月18日才是新一轮油价调整的日子,现在我们看到的油价是9月3日调整的油价。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,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,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,自2019年9月3日24时起,国内汽、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15和105。

调整后,各省和中心城市汽、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。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。折合每升89#汽油涨0.08、92#汽油涨0.09。95#汽油涨0.09、0#柴油涨0.09。本轮调价后,全国大多数地区汽车92#汽油零售限价每升价格在6.4-6.6。

预计下调幅度依次为45吨、60吨,尤其第五个工作日对应的国际油价呈现微幅反弹,但国内成品油预测下调幅度继续扩大,较前一个工作日下调1吨,并且搁浅局面被打破,油价呈现下跌状态。

国家发改委宣布,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于1月14日24时开启。根据《石油价格管理办法》第七条规定,本次汽、柴油价格不作调整,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。

自2019年12月3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,国际市场油价小幅波动,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,2020年1月14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2019年12月30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,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,因此不作调整。

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,产油国加大减产举措、贸易摩擦局势缓和,市场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情绪短期内仍将支撑原油市场。

在当前全球原油产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,消息面的因素将加大油价波动幅度,因此,仍需密切关注产油国产量政策执行及变化情况。2019年内,国内成品油调价呈现“十五涨六跌四搁浅”的格局。

作者:郝昭

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,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。